咸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无障碍阅读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

解读《咸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索引号 : 011336925/2021-26831 文  号 :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城市规划;经济发展;宏观经济调控;经济体制改革 发文单位: 咸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名 称: 解读《咸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发布日期: 2021年08月04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2021-08-04

一、编制情况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市发改委负责编制《咸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2019年4月,全市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7月召开了规划前期工作推进会,年底完成了11篇重大专题报告。2020年4月,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后,市委、市政府全面部署“十四五”规划工作。9月底,市发改委完成了规划初稿,历经13轮修改,形成了《草案》。2021年1月咸宁市人民代表大会五届五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咸宁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一)高度重视。2020年4月以来,市委、市政府将“六大”活动贯穿到规划编制全过程,成立了以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开展“走遍咸宁”活动,做到“三快三联三抓”,完善“十四五”发展思路。市政府印发“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召开会议研究“十四五”规划,广泛听取党外人士、“两代表一委员”、市人大、市政协等的意见建议。所有市级领导书面提交“十四五”规划发展建议。

(二)潜心谋划。围绕“十四五”发展定位,全市党员干部完成专题报告934篇。上报咸宁定位诉求专报3份,请求纳入国家、省“十四五”规划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诉求19项、重大项目80个。优化“十四五”项目库,筛选出亿元以上项目2515个,总投资3.4万亿元。省“十四五”纲要已纳入常德—岳阳—咸宁—南昌铁路、赤壁长江大桥、通山—武宁高速、咸宁天然气支线等重大项目,斧头湖区、富水流域、幕阜山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等重大工程,明确支持咸宁融入光谷科创走廊,带动“光芯屏端网”、大健康等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促进咸宁建材、冶金等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万里茶道”申遗、赤壁国家级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咸宁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自然生态公园城市。

(三)广泛征求意见。5月开展网络建言献策、“六大”活动“金点子”等征集工作。规划纲要初稿编制完成后,市发改委组织2次书面征求意见,召开6场征求意见座谈会,协助市人大开展“十四五”规划专题调研、协助市政协开展建言献策活动16场,广泛听取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邀请国家“十四五”规划起草组专家张宇贤等,对咸宁“十四五”规划进行审阅把关。总体上,做到了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全覆盖、多层次征求意见建议,最大程度形成“十四五”发展共识。2021年1月6日,省发改委正式复函建议《草案》提交咸宁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二、《纲要》主要内容

《纲要》文本分为3大板块、12章,6万多字。

(一)第一板块是总论。包括第1章,主要是分析发展基础与环境,明确了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发展布局等主要内容。

1.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速效兼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全面提升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奋力谱写新时代咸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2. 发展原则

“6个坚持”,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速效兼取。

3. 发展目标

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我市所处的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结合,坚持提质、提能、提效相统一,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即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市域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4. 发展布局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积极融入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咸宁“武咸同城、市区引领、两带驱动、全域推进”区域发展布局。

(二)第二板块是分论,包括第2至第11章,分领域阐述落实发展目标的重大举措、重大工程项目。

一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集中精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建立华中地区最大的护理专业教育基地,形成“医、药、养、健、游、护”康养产业集群。做优特色农业,培育茶叶、油茶、楠竹、蔬菜、生猪等百亿产业,壮大中药材和特色水果产业,振兴发展桂花、苎麻等林特产业,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坚持“工业强市”,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产业,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500亿元。实施现代服务业提速升级行动,推进服务业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打造转型发展示范区。推进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咸宁功能区建设。建好“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打造科技经济融合的咸宁样板。完善“1+5+X”高新区发展体系,推动咸宁高新区争先进位。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设置研发机构,建设一批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0家。建设知识产权强市。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三是坚持绿色崛起,打造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全域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树立全域公园理念,依托“一江、一山、三水、五湖”,推动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实施咸宁百园工程,建设全域绿道体系,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造“三横两纵六组团”公园城市布局,营造“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景观风貌,形成全域公园城市大美格局。落实《长江保护法》,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抓好长江岸线“留白”、“留绿”、功能恢复,建设安澜长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天然林保护修复、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重大工程。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状况稳步提升。到202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55%。

四是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提档升级。将咸宁长江综合门户港(咸宁港)作为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头号工程推进,统筹水、路、港、岸、产、城,加快江海、公铁水联运、疏港铁路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打造通江达海新通道。争创国家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推进“咸宁优品”工程。建设质量强市、品牌强市。加强项目谋划储备,不断优化“十四五”项目库。创新项目投融资机制。构建全员招商格局,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和分类考核体系,提升招商引资质效。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合作,支持通城与平江、修水共同打造“金三角”合作示范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五是全面深化改革,增强经济活力。力促咸宁营商环境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坚持领导干部常态化联系服务企业、通报银行贷存比、民营企业座谈会等制度,健全完善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营商环境问题投诉联动处理机制。建设“信用咸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建强企业家队伍。加快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畅通要素流通渠道。加快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六是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促进城乡一体化。加快构建“中心城区—县城—中心集镇”三级城镇体系,推进以人为核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彩色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到2025年,全市列入改造范围、条件成熟的老旧小区基本改造完成。完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擦亮小城镇”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返贫保障机制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抓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强化减贫发展支撑。加快城乡融合建设步伐。

七是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改善咸宁硬环境。构建以主城区为中心,“三横两纵”的公铁水立体综合运输大通道,形成对外东联西通、南接北达,对内循环畅通、快速联系的路网结构,补齐咸宁航空事业发展短板,打造区域性立体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强化咸宁至武汉的“多快多轨”复合交通走廊建设,构建“1小时通勤圈”。扩容加密高速公路网络。全面补齐水运交通短板,实施港口设施新建与升级工程。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水”文章,发展水面经济。增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八是促进文化繁荣兴盛,提升咸宁软实力。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文明创建工程,倡导《咸宁市民公约》和“咸宁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质“双提升”。擦亮“万里茶道”源头历史文化品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文化事业发展水平。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建设。实施文化企业培育工程。

九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增强群众幸福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高群众收入水平。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功能,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全面推进健康咸宁建设,推动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到2025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力争提高到30%。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社会救助和特殊人群关爱服务水平,健全完善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保障体系,加强住房保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妇女儿童事业。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建立基本殡葬服务保障制度。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实施“八五”普法。

十是统筹发展与安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咸宁。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巩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成果。坚决维护政治安全。严守意识形态安全。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实行党政同责。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党员干部下基层、“一村一辅警”等举措。

(三)第三板块是结尾,就是第12章,提出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做到“4个加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系统推进,加强项目支撑,加强评估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