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无障碍阅读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其他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办理>年度答复全文>2024建议提案

对市六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第142号建议的答复

索引号 : 011336925/2024-19872 文  号 :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文单位: 咸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名 称: 对市六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第142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4年08月13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2024-07-29

                    A

对市六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第142号建议的答复

袁德令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动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我们认为您提出的建议非常好,对推动全市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将我委会同相关部门对于该建议的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市层面

一是用好专班机制推动工作。按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咸宁实践工作领导小组要求,第一时间组建了咸宁市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发展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从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等4个成员单位各抽调1名业务骨干集中办公,统筹推进专班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咸宁市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送审稿)》已经市第六届人民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待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实施。

二是推动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明确主城区产业发展任务,即高新片区重点发展食品饮料产业、咸安经开片区重点发展智能机电制造业、梓山湖片区重点发展康养居住产业。由各地结合实际,明确2-3个优势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咸宁高新区重点发展食品饮料和智能机电产业,咸安区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产业,嘉鱼县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和康养产业,赤壁市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清洁能源、大健康产业、通城重点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大健康产业、崇阳县重点发展大健康、光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通山县重点发展新能源和农机制造产业。有序推行农村土地流转网签备案试点。6月底,我市在湖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系统录入土地流转合同共72583份,已备案合同57252份,备案率达到78.88%。6月底,全市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253.09万亩,家庭承包耕地经营权流转总面积145.44万亩,全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率达到57.47%。全力支持产业发展。2024年预算安排“市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2800万元,截止目前已拨付资金985万元;2024年预算安排“市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2300万元;2024年预算安排“市级外贸出口奖励”资金640万元,截止目前已兑现资金45.7万元。

三是推动城镇集中高质量发展。积极出台房地产优惠政策。2024年6月5日,市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市城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出台了8个方面购房优惠政策。根据统计关网数据,2024年1-6月,全市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118.16万平方米,接近全年目标的一半;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8.76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56.5%;完成商品房销售额52.62亿元。推进“五类人群”购房奖补政策落实。对各地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月调度,截至目前,全市5个县(市)2024年购房奖补兑现1978人,占年度目标任务52%。其中教师164人、医务人员164人,多孩家庭245人,进城农民1276人,人才129人。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和完整社区建设。2024年的434个老旧小区已全面开工,其中已完工23个,完成投资额49851.91万元。争取到位中央财政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和中央预算内支持资金约7.6亿元,其中:财政资金约6.4亿元,占全省总份额582934万元的11%。截至6月底,25个完整社区整体推进程度达90%以上,地级以上城市社区覆盖率达12.9%。优化国土空间优化格局。加快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工作。目前,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通过省级预审并修改完善。坚持集约开发。截至目前,我市已消化批而未供土地4180.34亩,完成比例34.5%;处置闲置土地494.7亩,完成比例13.74%。上半年,全市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低效用地的22宗,面积1301.13亩。市本级城镇开发边界优化调整方案已通过专家论证,近期将上报审核审批。

(二)通山县层面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工作由通山县住建局作为牵头单位,为高效推动双集中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住建局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李钟一为组长、党组副书记陈建林为副组长的住建领域工作专班,专班下设6个工作小组,以专班的形式协调推进全县双集中工作。

二是提升顶层设计。通山县住建局聘请省内双集中工作试点地区规划编制技术团队与咸宁市、通山县规划技术团队一起联合组成规划编制小组,组建扎实的技术编制支撑。编制通山县“一总三分六图”(1个总方案,3个产业集中、人口集中和城市集中等子方案,6个流域综合治理、县域功能分区、县城总体布局、县域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产业布局、交通系统等规划图)七月底可完成。

三是提升人口集聚。县级层面出台了鼓励农村居民落户县城、引导教师、医务人员服务基层和高层次引进人才保障等5项综合性民生支持政策,241人享受政策红利。上半年,已开展技能培训班77期培训人数1565人,实现了全县城镇新增就业3089人,同比增长-2.28%。移民避险解困人员、农村和返乡人口加速向城区聚集4298人。进一步放宽城镇户口迁移条件,创新户籍管理工作,合理引导农业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有序在城镇落户。全面放开中心城区和其他建制镇落户限制;全面放开人才落户条件;全面放开投资、经商落户条件。

四是提升城市品质。路网方面:积极推进咸九高速等区域交通互联互通项目8个,实施了通山大道等路网项目7个,建成区公交站点覆盖率100%,城乡公交新增班次37个,形成30分钟便民惠民生活圈。抓好交通建设,加强隐患排查、抓实高峰勤务,保障市民安全,已在重点学校区域增加交通安全设施。环境方面:投入资金16.56亿元,实施黄荆口水库等重点项目7个,改造凤凰山水厂、水岸花园沿河管网和凤池、双泉、古塔社区燃气管道,城区供水能力、污水处理能力分别增长23.07%、66.67%。2024年分别申报,城市燃气等老化管道和设施更新改造项目11个,总投资73583万元、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40468万元;排水防涝设施建设项目2个,总投资22534万元、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12393万元;供水管网漏损治理项目1个,总投资18481万元、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10160万元。通山城市公园(阮家湾)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当前已完成阮家湾外围拆建工作,征地工作还在持续推进中,同时正在进行初步方案的设计;通山城区滨河绿廊的建设,已经在施工条件成熟的地段,逐步实施了建设;城区绿道建设正在做通山县城绿道系统规划编制工作,前期已完成城区初步规划。公服方面:改造城区老旧小区21个,加装电梯5部,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477套、“口袋公园”4个、停车位1.02万个、公共充电桩8个、全县5G基站505个;新增学位3000个、医疗床位2503张,义务教育学校教联体覆盖率达52.17%,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达6.4张。累计吸引农村和返乡人口向城区聚集3400余户,同比增长41%。土地方面:确定通山县近期重点建设片区从滨河路至核电路,西至发展大道,包括洋都大道北侧(阮家湾片区),迎宾大道于发展大道中间地块,建设范围约5.77平方公里,可利用建设用地1.12平方公里。片区内已完成文体中心、中医院、文星学校等一大批医疗、教育公共服务设施,特别是迎宾大道两侧近两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强力推进下,清华府、山城壹号等开发项目均开工建设,为通山县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引擎。

五是提升产业发展。主导产业方面:累计投入6.45亿元,规划土地18184.8亩,先后完成了水晶工业园、南林工业园和大盘龙工业园“三园”平台建设,吸引了102家企业入驻三大园区。大力推进新农机制造业、电子信息业、生物医药业、现代物流业四大主导产业。新签约农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和科技型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5个,到位资金25.5亿元,同比增长7.6%。中车农机产业园、诺田科技等3个工业项目加速建成投产;完成10家企业小进规,比去年同期多5家,同比增长50%;累计引导返乡创业645人,带动就业2085人,同比增长分别为57%和69%。特色产业方面:通山县委、县政府经充分论证并结合通山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将茶叶、中药材、柑橘、枇杷、楠竹、油茶列为全县“十四五”重点发展产业,出台了《通山县推进农业六大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意见》(通发〔2022〕4号),重点对六大产业数字农业、精深加工、品牌培育、市场营销、主体培育等给予专项资金补助,同时针对香榧、砂梨、淡水养殖等达到一定规模的特色农业产业,比照六大产业扶持政策适当予以支持。鼓励大户建设高标准中药材示范基地,适度扩大全县中药材种植规模,发挥示范基地引领带动作用;做强生物医药技术合作和产业协同,开展校地合作共建,重点开展道地药材药用价值研究,提升中药炮制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做强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产业。打造“农文旅康养医药”商业服务产业集群,构建“一园、一区、一场、一厨、一街”产业商业化服务体系。谋划推进九宫山文旅康养基地建设,深度挖掘地热资源医疗康养价值,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温泉康养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借助中医药学和现代医学,利用温泉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研发温泉护肤品和保健品,结合温泉疗法、康复治疗等服务,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养生的需求。龙头企业方面:推动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52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9家、市级42家,其中2024年新认定市级龙头企业4家。生产经营品种涵盖了蔬菜、水果、畜禽、水产、粮油、中药材、茶叶、特色农产品、特色水产品等各个方面。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等组织形式带动农户增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经营组织与农民的利益更加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是连接龙头企业和农民的纽带,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关键环节。产业融合方面:坚持“规划先行、有序发展;分类推进、突出重点”的发展思路,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与特色小镇、农村环境整治同步实施。积极支持通山县休闲农业发展壮大,截止目前我县共有湖北省休闲农业重点园区5家、咸宁市休闲农业示范点11家,当前正在申报“全国重点休闲农业示范县”。支持通平修协同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支持通山县九宫山旅游度假区、崇阳县三特浪口温泉度假区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支持通城县绿筠谷景区、崇阳县七彩药王谷景区申报3A级旅游景区。以推动乡村旅游“万千百”工程走深走实为抓手,引导幕阜山区充分发挥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民宿产业,已打造了九宫竹林下、林上美宿、半山林语、小自然、萌萌屋等一批有代表性的精品旅游民宿。

二、存在困难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全省县(市)一级双集中工作基本铺开,省级试点地区工作推进的成功经验尚未全面普及,加上基层部门关于双集中工作的培训学习、交流考察机会较少,导致基层部门在操作层面出现对“双集中”工作内涵及工作思路存在理解不到位、思路不清晰问题,影响双集中工作推进的质量与进度。

(二)工作推进不均衡。存在重视程度不一、落实程度不均衡的现象,工作主动性、创造性有待提高。数据摸底不够精准,缺乏几类重点人群关于返乡人口来源、年龄结构、就业等来源细分数据;住房购买人群无数据支撑,难以识别人口聚集路径,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数据收集,梳理部门近期重点任务。

(三)项目梳理不精准。目前通过“十四五”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县级流域综合治理与统筹发展规划等明确的重点建设项目整体较为庞杂,聚焦落实双集中工作中的具体可推进实施的项目梳理仍显不足,加上各责任部门对涉及的重点项目界定不清,存在分类模糊、重点不明、近远不分等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压实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地方和部门职责,加强协同联动,合力推动全市“双集中”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其中,市发改委负责统筹协调;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负责城镇集中高质量发展工作;市经信局负责城镇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工作,其他市直部门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各县(市、区)具体负责承担辖区内“双集中”工作,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工作专班,切实抓好工作落实。

(二)制定政策举措。聚焦人口集聚,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各地各部门要研究制定养老、就业、教育、托育、医疗、文体、住房等保障举措及政策,以“含金量”政策举措持续推动公共服务供给扩容提质,不断增强城镇服务功能和综合承载力,提升城镇吸引力。

(三)强化区域协同。立足城市无铁路的短板痛点,对接咸宁市咸岳城际铁路建设方案,协同周边九江市、岳阳市对接落实常岳九高铁的选线及站点建设,力争近期谋定落实铁路及站点选址,助推通山县城市能级提升。强化区域旅游协同一体化发展,谋划通山县与岳阳市、九江市的旅游专线通道,扩展全县避暑旅游、康养旅游的辐射能级。

(四)探索土地政策。省委多次强调,改革必须找到“小切口”,推进就地城镇化,人口是核心要素,公共服务是基础,主导产业是支撑,政策是方向标。找准支撑政策的方向标,落脚到近期重点建设区域,探索因地制宜的土地政策,随着政策的落实,以支撑通山县高质量发展。


咸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