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无障碍阅读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其他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办理>年度答复全文>2025建议提案

关于对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098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 : 011336925/2025-19011 文  号 :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文单位: 财贸外经信用建设科

名 称: 关于对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09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01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2025-07-25

予以公开                                                                                                           A


冯燕、周光军、郑光勇委员:

贵委员们提出的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98号提案《关于优化供应链体系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你们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对优化全市供应链体系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市发改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积极与17家会办单位开展会商和协同推进,截至6月底,你们指出的供应链体系存在的4个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提出的4条建设也被采纳并得到了较好落实。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部署情况

收到贵委员们的提案后,4月17日,市发改委对提案进行了责任分解,明确了办理科室。5月28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军专题调研全市供应链体系建设情况。后期,我委分管领导和市供应链专班工作人员多次实地调研各供应链平台和相关县市的供应链建设情况,积极推进供应链平台建设。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位推进,全面统筹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供应链体系建设,市委书记周锋,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军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推进供应链体系建设。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供应链体系建设工作专班主任李丽,牵头召开6次推进会。17家市直部门和县(市、区)组成专班成员,设立蔬菜(农特产品)、养老护理人才、旅游民宿(文旅)、科创供应链和各县(市、区)共10个子专班,形成部门协同、市县一体的统筹推进格局。建立“周调度、月小结”的工作机制,召开13次综合调度会,完成49次周调度、12次月小结,赴湖北省华纺链学习。将供应链体系建设纳入大财政体系专班督导内容,定期赴各县(市、区)开展工作辅导,及时解决各项问题,形成工作闭环。

(二)出台方案,健全政策体系。出台《咸宁市供应链体系建设行动方案》,制定《咸宁市供应链体系建设工作责任分解方案》《咸宁市蔬菜供应链工作方案》《咸宁市加快构建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系列文件,形成“1个行动方案+8个子方案+5个县市区工作方案”的政策体系。

(三)平台融合,汇聚要素资源。实现市内平台融合。目前我市4个产业类和3个功能性平台(除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已通过全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鄂汇办)完成互认互证,达到“一平台注册,全平台通行”。4个产业类平台支付费率降至千分之三左右,其融资、物流、科技需求实现一键跳转,线上接单,线下实时对接。实现线上线下融合。蔬菜产业(农特产品)供应链通过整合市供销社和邮政在镇、村两级网点仓储资源,降低蔬菜运输物流成本30%左右。养老护理人才供应链平台与“宁享福”养老服务平台进行深度融合,平台累计完成84.63万单订单。并在长安社区、南苑三期等地建设线下养老服务中心站点项目,目前已有16名老人入住。实现省市融合。我市4961家企业融入7个省级产业类平台,累计完成交易额12.68亿元。

(四)政策赋能,推动体系发展。出台政策支持。制定了《咸宁市支持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建设十条措施》《咸宁市关于加快发展康养产业若干政策意见》《嘉鱼县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奖补方案》等,支持供应链体系建设。建立政策保障。建立了4个产业类平台的运营保障机制,供应链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咸宁市经济工作容错免责清单。发放政策奖补。通过金融供应链平台,发布330项惠企奖励事项,累计为2219家企业兑付惠企资金3038万元。市长专项经费安排50万元、嘉鱼县安排250万奖补资金用于蔬菜(农特产品)供应链建设。此外,为湖北快嘟物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国家5A级网络货运平台企业)争取到100万元省供应链专项奖补资金,给予15家“桂乡宁居”等级旅游民宿50万元奖励资金。

三、针对问题和建议的落实情况

(一)关于建设智慧供应链平台。一是已搭建8个供应链平台。聚焦咸宁特色产业,采用“国资赋能、国企主导”等模式,目前搭建了蔬菜产业(农特产品)、养老护理人才、食品饮料、旅游民宿4个产业类供应链平台,不断推动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同时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搭建和用好科创、物流、金融、国际贸易4个功能型供应链平台,多领域多层次供应链平台体系初步形成。截至7月8日,全市已有6.01万户市场主体入驻各供应链平台,累计实现交易额225.61亿元(含融资额)。二是已安排专项资金。从2022年起,市财政局每年安排600万—800万专项资金,支持全市10家智能化制造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2024—2025年,统筹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全市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

(二)关于完善物流配送体系。一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港口建设方面:长江咸宁港(一期)项目已进入前期工作阶段,总投资25.8亿元。拟建设4个5000吨级(兼顾10000吨级)泊位,包括2个散货泊位、1个多用途泊位和1个通用泊位。项目建成后,将形成543米岸线、453.7亩堆场规模,实现1200万吨/年的设计吞吐能力,显著提升全市水路货运量。铁路物流方面:新建咸宁铁路物流基地项目正有序实施,总投资7.3亿元。目前项目可研批复进入会签阶段,现场已开展土地平整工程。项目建成后,预计可使全市铁路货运量较2024年提升约25%。多式联运短板弥补方面:咸宁国际陆港物流园项目正加快推进,总投资40.14亿元。目前已完成立项批复、可研批复,以及节能、环评、水土保持等审批工作。项目建成后,将打通京广铁路、新107国道和嘉鱼港口的运输通道,形成公铁水联运集疏运体系;二是培优做强本土物流企业。指导我市物流企业积极创建国家A级物流企业品牌,有效提升企业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截至目前,咸宁市A级物流企业达38家,其中4A级3家、3A级21家、2A级12家。同时,已培育网络货运平台企业8家,其中5A级1家。

(三)关于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带动招商引资,签约引进德国精酿啤酒生产基地、中部饮料创新孵化基地等食品饮料类项目11个,总投资146.3亿元。撮合民宿招商项目(咸宁际华园高端民宿),总投资2000万元。带动品牌建设,“咸宁护理”被列为全省十大劳务品牌,“嘉鱼蔬菜”已成为咸宁市区域公共品牌。带动社会投资,引入海南赤海文化公司、武汉欣途文化等社会资本,与市城发集团共同成立咸宁桂乡宁居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万元,参与旅游民宿供应链建设。带动成果转化。通过科创供应链平台积极收集企业技术研发需求,并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与需求企业开展成果对接。截至6月30日,平台入驻企业数达6010家,完成需求对接1803项,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31项,成交额135.9亿元。带动金融创新。市金融供应链平台(“咸金通”)通过归集链上企业的融资需求,智能推送至金融机构,有效扩大链上企业融资服务覆盖面。截至6月30日,平台已吸引31家金融机构入驻,上线“再担园区贷”“农业科技贷”等贷款、担保产品236个,今年新增撮合链上企业融资174.4亿元。

(四)关于供应链人才培养。一是增设供应链管理课程和深化校企合作。咸宁职院在现代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中增设供应链管理专业课程,涵盖采购、仓储、配送、生产计划、信息管理等全链条供应链方面的知识。湖北科技学院建立校地合作供应链产业学院,实施“双导师制”联合培养供应链管理微专业项目。二是强化人才激励。湖北科技学院设立供应链创新专项奖励基金,对取得供应链管理专家(SCMP)认证人员给予津贴补助。咸宁职院与武汉、长沙等城市建立人才共享机制,定期进行学习考察与交流访问。正在推动相关部门为供应链领域高端人才,提供住房补贴、科研启动资金、子女入学优惠、配偶就业安置等优惠政策。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平台功能,提升为企服务能力。根据企业反馈持续迭代全市各供应链平台功能,重点完善供需匹配、物流跟踪、金融支持等核心模块,提升用户体验、节省企业成本。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推广,引导企业上链用链。组织开展全市供应链平台集中宣传活动,通过地推走访、行业推介会、政务新媒体推送和媒体专题报道等多渠道联动宣传,全方位提升企业对全市供应链平台的知晓率和使用率。

(三)进一步促进产业协同,构建供应链生态体系。围绕全市“5+5”现代化产业体系,举办供应链合作洽谈会、产业对接会等,推动上下游企业资源高效对接。同时依托供应链平台数据监测分析产业链运行情况,为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供应链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各位企业家的鼎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市发改委将以此次提案办理为契机,认真吸纳三位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持续优化我市供应链体系。同时,衷心希望各位委员和社会各界继续关心我市供应链平台建设,提出宝贵建议,共同推动我市“5+5”现代化产业体系提质升级,为咸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咸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