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无障碍阅读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策>规范性文件

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发改委关于2023年咸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的通知

索引号 : 011336925/2023-13306 文       号 : 咸政发〔2023〕4号

主题分类: 经济发展;宏观经济调控 发文单位: 咸宁市人民政府

名       称: 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发改委关于2023年咸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3年05月04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2023年03月31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咸宁高新区管委会:

市发改委关于2023年咸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已经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批转给你们,请据此安排工作。

咸宁市人民政府

2023331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2023年咸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市发改委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十分重大。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进出口总额增长10%,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粮食产量117万吨以上。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在流域综合治理上下功夫。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实施《全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守住安全底线,擦亮公园城市生态“颜值”,打造全省生态高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一是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对接鄂东南、富水2个二级流域片区和富水上游、金水流域、陆水上游等7个三级流域片区,精准落实到四级流域片区,形成流域综合治理“底图单元”。继续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推动陆水流域系统治理、富水流域系统治理、淦河二期系统治理等12个集中开工重点水利项目加快建设。开展健康河湖评价,研究制定幸福之河实施方案。二是扎实推进生态修复。加强生态环境“三线一单”管控,从严从紧控制“两高”项目,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提升行动,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推进国家国土绿化试点示范、幕阜山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大项目,组织申报湖泊湿地生态修复等项目,实施“五绿”(爱绿、护绿、增绿、活绿、富绿)并进建设绿美咸宁行动,确保营造林达到24.35万亩。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对47座关停矿山、废弃矿山分类修复,实施12个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三是确保粮食安全。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确保粮食种植面积达到295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新建2.8万亩、改造提升13.1万亩。

二、在扩大内需上下功夫。出台咸宁扩大内需实施方案。一是推动消费恢复性增长。积极恢复接触型、聚集型、流动型消费,组织年货节、美食大赛、商品展销等系列促消活动,提振餐饮消费,带动汽车、家电、住房装修等大宗消费。开拓新业态,培育集零售、餐饮、社交、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场景消费新模式,发展网红带货、智能零售、到家物流等新热点,打造高品质夜间消费街区和夜市。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推广咸宁优品,开辟电商直销新赛道。推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扶持1—2家现代化、规模化的商贸物流中心发展。确保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商贸流通专项)试点城市顺利验收。拓展文化旅游、养老育幼、医疗教育、体育休闲等服务消费。二是扩大有效投资。进一步完善“三库”建设,细化2023年亿元以上项目、省市重点项目、对接争取上级资金项目清单,谋划亿元以上项目1013个,总投资5252.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28.7亿元;省市重点项目212个,计划总投资1943.5亿元,年度投资计划473.6亿元;储备中央预算内投资10个领域21个专项项目558个,总投资301.7亿元;政府专项债券项目188个,总投资570亿元。实现全流程项目调度,建立健全“上旬督导服务、中旬协调调度、下旬通报结账”调度机制,推动谋划项目快落地、开工项目快建设、在建项目快竣工。推进华润电力蒲圻三期、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维达力电子五期、咸九高速公路、赤壁长江大桥东延线、咸宁国际陆港物流园、簰洲湾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围绕沿链招商,用好以商招商,推进“一转一、一加一、一引一”,新签约50亿元重大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20个,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40个。三是巩固外贸持续恢复态势。实施外贸激励政策“十条”,推进外贸“三项工程”,开展“百展行动”,优化外贸综合平台服务,积极开拓RCEP成员国市场,力争进出口总额突破120亿元。建成保税物流中心。培育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提升中欧班列“长江号”常态化运行质效,启用咸宁市中东公共海外仓。持续引进重大外资项目。

三、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上下功夫。一是继续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纵深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链式布局、组盟抱团、集群发展,促进产业生态圈升级扩容。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强化公园城市产业支撑,融入全省“三高地、两基地”建设,培育发展大健康、清洁能源、电子信息、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等5大优势产业,高效服务107个预增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增长点,推进“个转企、小进规、规评高”,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0家。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培育“咸宁护理”品牌,完成1000人的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向外输出至少500名护理专业人才,谋划建设3—5家高A级自然生态公园景区。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是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施技改提能工程,推动109个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早投产,促进纺织服装、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绿色化、高端化、数字化转型,力争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继续实施数字赋能上云工程,培育10家市级智能化制造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支持8家产业联盟固盟、扩盟、强盟,制定重点产业专项配套政策,推动跨区域发展互促互补。大力发展县域特色产业。

四、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一是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进材料精简、流程再造、信息共享,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型政务服务体系。深化降成本行动,做到“该减的减、该免的免、该降的降”。深化数字政府建设,推进“一网通办”“一网协同”“一网监管”。持续争创全省金融信用市。深化政企对接帮扶机制,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主动高效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创造活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二是纵深推进特色改革。深化医药卫生、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施“标准地”出让、“五证同发”。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全流程“多测合一”不动产登记“同市同标”。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二手房过户一件事(含水电气)、赤壁市集体经营性土地入市等试点,推财政财务管理综合改革和单位会计核算分类改革,实施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三是建设科技强市。出台“科技创新黄金十条”,高标准推进重点产业研究院和“三个一百”建设,实施光谷科创大走廊咸宁功能区三年行动方案,确保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开园运营。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48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7.5%。创建全国质量强市。

五、在协调发展上下功夫。一是建优建美公园城市。申报《公园城市建设指南》国家标准,编制公园城市社区(街区)、乡村2个市级标准,实施全域绿道系统专项规划,定期开展公园城市体检。开展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强功能行动,完成11.74公里市城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实现市城区新增天然气用户8000户,实施一批口袋公园、微循环改造等民生项目。推进54个海绵城市项目建设,推动203个老旧小区改造,确保新增标准停车位1万个、标准化垃圾分类小区300个。打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战。统筹推进城市综合治理、精准治理、源头治理、绿色治理,创新城市体检方式方法,优化升级“智慧城管平台”。二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确保中央衔接资金用于产业的比重达到60%以上。推进茶叶、生猪、中药材等8大主导产业强链、延链,做优赤壁青砖茶、嘉鱼莲藕等一批农产品公用品牌,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力争新增15家市级龙头企业。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农村道路、数字乡村、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程,实施危房改造278户,建设120公里左右过集镇第二通道,实现乡镇快递配送站点全覆盖。

六、在民生改善上下功夫。坚持人民至上,推动在发展中稳步改善民生,确保民生性财政支出占比不低于78%,凸显公园城市的人本价值。一是突出稳就业、稳物价。加大稳岗促就业,实施春风行动系列活动,开展劳动关系和谐咸宁计划,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抓好粮油肉蛋奶果蔬等生活物资产供销储工作,及时启动价格联动机制。二是兜牢民生底线。落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全面做实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深入推进DIP支付方式改革制度改革,全面实现门诊慢特病待遇资格线上申办。加快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项目建设,实施“千县工程”,引领县级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323”攻坚行动。推动三孩生育配套政策落地,确保每个县至少建设1个示范性教联体,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超过46%。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建设家庭养老床位不少于1895张,申报国家康复辅具试点城市。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丰富文化惠民活动,建设一批“小而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三是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强化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推动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继续下降,确保安全形势平稳。持续防范不良贷款反弹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确保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通过国家验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建好“崇军汇”服务平台。持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保健康、防重症


相关文档:【图文解读】《2023年咸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