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今年以来,咸宁市高新区将深化“管委会+公司”模式作为促转型升级、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推动高新区重构增长动力和发展式,提升综合竞争力。
一、机制先行,强化制度保障。高起点谋划并出台《深化咸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及机构编制优化、员额制薪酬改革、集团托管、投资支持等“1+6”配套政策体系,同步出台薪酬与绩效管理实施细则,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对考核结果排名前10%的人员予以交流提拔,对后10%的人员实行调出,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二、向内发力,推动体制改革。实行“大部门、扁平化”管理,将原有8个内设机构整合为5个,建立精干高效管理体系。创新设立大健康与食品饮料、智能制造与电子信息、新材料3个产业园区管理服务办公室,由班子成员牵头负责,强化一线服务能力。理顺开发区与属地政府关系,将城市管理、卫生健康、民政等社会事务全部剥离,工作重心回归发展规划、经济管理和协调服务等核心职能。建立以岗位绩效为核心、动态调整的结构化薪酬体系,推动员额制改革,第一批11名员制人员已派赴招商一线,第二批18名人员预计10月底到位。承接市直部门下放的15项行政审批权限,推动管理服务更高效
三、市场主导,创新运营模式。将高投集团交由咸宁市高新区管委会托管,由高投集团承担高新区管辖范围内的产业园区建设、投融资管理、项目建设及基金运作等职能,“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落地运行。成立咸宁高新产业发展公司(即招商公司),,通过“猎头引才”方式引进5名高端招商人才,开展招商、投融资与资产运营。建立“1+1+3”招商工作机制,即1个招商公司、1个凤凰工业园、3个产业园办协同招商,纽建24个招商作战单元,完善政策工具箱,落实推优激励机制,政策上充分授权,对3年综合资源要素支持金额500万元以下的项目或者享受科创、人才等相关政策支持金额500万元以下的项目,支持一线招商人员算好账、敢拍板,提升项目落地率,激发招商活力。1-9月,新签约引进项目156个,是去年全年的2.9倍;总投资424.8亿元,达去年全年的96%。
四、创新驱动,构建发展生态。高标准建设运营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和咸宁科创中心,实现“离岸+在岸”孵化体系“双轮驱动”。推进离岸科创园“满园轮替工程”,促进创新资源流入咸宁,先后40个项目入驻离岸科创园,33家企业在咸宁高新区建立生产基地。依托咸宁科创中心资源,对接引进省级概念验证中心,合作建设咸宁概念验证项目转化基地,引进技术经理人队伍入驻科创中心,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优化财政资金投入机制,设立5支总规模44亿元的产业基金,支持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发展,已完成直投项目9个,投资额2亿元。新成立规模2亿元的咸宁金桂产业投资,合伙企业(SPV),分别向滴水科技、盖世科技投资0.2亿元、0.1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融资压力。
——刊载《湖北省发改委简报》2025年第12期